什么是“应然”和“实然”陷阱?

/ 0评 / 1

选自和菜头的《成年人修炼手册》

这一讲,讲的就是一对基本的哲学概念,叫作“应然”和“实然”。说白了,就是“应该怎么回事”和“实际上是怎么回事”。为什么理解“应然”和“实然”的区别很重要呢?因为它是成年人必须经历的成长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和菜头老师是怎么说的。

应然,名词,法学概念,指事物应该的样子,应该存在的状态,和实然相对,也就是事物的实际状态。一个人很容易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反复碰撞,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条出路。

*

即便是和我的朋友们闲谈,我们也经常陷入应然和实然的陷阱。一方嚷嚷着事情应该是怎么样才对,另一方则坚称事实就是如此,我们要尊重现实。跟街头吵架和网上对掐相比,双方还是能维持起码的体面,不会沦落到最后相互质问“你以为你是谁”的境地。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:到底要不要支持“996工作制”?

我的一个朋友说,996就不应该存在,一家好的公司应该是想办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,鼓励他们去做有价值的工作,而不是盯着那点工作时间反复压榨,这样的公司和这样的工作方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而另一位朋友说,大部分公司根本招聘不到这样的员工,只能招聘一批普通人。普通人没有什么能动性,也没有什么积极性,别人来你公司是为了赚钱养家,不是为了陪你完成理想。因此,996都知道不好,但是它的确有用。你不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管理,但是你可以管理工作量和工作时长。

他们不能相互指责对方“你以为你是谁”,也不能揶揄对方“幸好你不需要真正管理一家公司”。不单因为他们是朋友关系,更重要的是,他们都是CEO,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公司,也都取得了各自的成效。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的话,大家只能比产值和市值,以此反向论证自己是对的,但那样就会真的很伤人,搞不好连朋友都没得做了。

这种争论就是典型的应然和实然之争,当然你也可以换一下名词,说成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之争,这样可能更好理解。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,坚持996的朋友也可以转化为价值判断,大可以宣称实施996,让公司得以续存,让员工解决就业,养家糊口,这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,总好过公司倒闭。反对996的朋友同样如此,他可以列举一批所谓小而美的公司,用它们的成功论证这是一种社会现实,区别只是CEO们愿意不愿意去做而已。所以,我认为还是回到应然和实然上来,事情反而变得更加简单。应然是说公司应该给职工赋能,实然是说大多数公司其实是靠996运行。

当然你很大可能不是一位CEO,你也不需要对一家公司负责。那么,应然和实然之争对于你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?最低限度上,我认为可以帮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争吵。当你发现自己和对方在辩论中陷入应然和实然之争,那么就可以停下来,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,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,大家并不在同一个基础上讨论问题。应不应该和是不是之间,很难达成共识。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,是可以借助这两个概念,帮助你解除许多心头的疑惑甚至是痛苦。

回顾我们的成长过程,应然和实然居然是同时用来教育我们的。一方面父母老师教育你说:“孩子,要做个正直的人。”但在另外一方面,他们又会非常诚恳地告诉你说:“没办法,社会就是这个样子。”不知道你考虑过没有,在这其中有多么大的撕裂。前一秒无论他们如何谆谆教导你做人的准则和行事的规则,后一秒他们就用现实作为理由,公然在这些准则和规则上打补丁,搞例外。许多人学了一堆应然,怀抱应然走上社会,却发现寸步难行,自己惨遭“毒打”。而另外一些人学了一堆实然,尊重现实低头上路,却发现并不能赢得尊重和认可,反而背负了许多的骂名。更多人则是在实然和应然里横跳,任何时候哪一种有利于自己,就高举双手表示赞成,最后忘记了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,应该遵从哪一种原则。等到押错宝的那一天到来,就被应然和实然“混合双打”。

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次第的问题,就是说我们应该先学习实然,了解实然,接受实然,在这个基础之上,知道了现实的两面,再去学习应然,看看哪里还有变革的可能。如果这个次第弄反了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理想主义者的陨落。先学了一堆应然,觉得世界应该怎样怎样,社会应该怎样怎样,人们应该怎样怎样,于是成长为一名理想主义者,满腔热血地想要去改变世界。结果被现实一次又一次按在地上摩擦,于是又“幡然醒悟”,完全投入到现实的那一边去,嘴里背诵着错误理解的口号“存在即为合理”,彻底变成一个纯功利主义的人,穷凶极恶之余还大声感叹:“我这下算是活明白了。”

先学实然有什么好处?好处在于一个人不会因此而泯灭希望,对世界,对社会,对生活,对人类不会越来越失望,越往后越能见到光亮。先学应然则恰好相反,因为先接受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,于是在进入现实世界时不断遇见破灭,不断遇见失望,很容易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人,也很容易变成一个不快乐的人。最重要的是,这样的人生无法培养起必要的韧性。

依照我的想法,我会告诉一个孩子:学校就是不自由的,校园里就是有阶层,就是有霸凌,同学之间就是存在着小圈子,就是会有冷遇与排挤,教师就是偏爱听话的孩子,就是偏袒成绩好的孩子,就是照顾有家庭背景的孩子,这就是个事实,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,你都得接受,因为世界就是那么运转的。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一切,那么你在学校里可能会找到维系终生的友谊,可能会遇见第一次心动的恋情,可能会发现一门能够发挥你天分的课程,可能会感受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快乐,可能会在教师中找到一位真正有智慧、有热忱、有爱心的老师给予你鼓励和启发。最终,你会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,那是靠你自己得来的,别人无法贬低、消除或者无视。即便这一切都不会发生,那么学生时代也总是会有尽头,苦难也总有解脱之日。

我也会告诉一位职员:公司的根本就是人际关系,业务和能力排在后面。因为公司的制度决定了需要聚集一群人来完成一项工作,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。任何公司都存在办公室政治,都存在尔虞我诈,同事之间都存在着竞争,扯皮、推诿、争功、表现永远都会存在,晋升并不是完全依靠业绩来进行评判。同事们齐心合力的时候是少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。不是每个人都想超额完成任务,因为那意味着下一次的任务会更重。不是所有高管都想消灭对手,因为那意味着他无法继续获得资源和权限。同样的,正因为公司基于人际关系,所以永恒的主题是平衡,无论曾经如何果敢和激进,最终都会回归保守。你可以抱怨,你可以愤恨,但这就是现实。当你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,这些事情迟早都会发生,无非是程度高低,烈度强弱。

如果可以接受这一切,那么在这里可以找到职业生涯中的个人发展机会,能够找到可以相互信任、配合默契的同事,可以观察学习到真正的商业秘密,可以从零开始创建一个新业务、新部门、新市场,可以在所有管理者中找到可以成为自己职业导师的人,找到自己的庇护者,找到自己的引路人。最终,你有可能成为一个会做事的人,会做事的意思是超越了部门,超越了公司,超越了行业,你知道如何把一件事做成,那么天下之大你哪里都能去得,这也就是自由。

对于我而言,我不愿大谈特谈应然,轻易地站上道德高地,无视现实大肆贩卖理想和鸡汤,鼓励后辈去冲锋陷阵。但我更不愿意去教授如何解决实然的方法,变成一个阴郁、阴险的中年人,用现实来恐吓后辈,把世界涂抹成漆黑一片,好向他们贩卖各种法术和手段。我坚持同时伸出两只手,分别有一颗蓝色药丸和一颗红色药丸。如果谁要吃的话,一定要全都吃,而且要按照次序吃。罗曼·罗兰曾经说过:“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。”我认为大部分人不需要做英雄,也无需在认清真相后保持热爱。我只希望在听到“生活就是这样”的时候,你在认同之余心中还留存着一线希望,于是你的眼中就始终有光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