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公之四

/ 0评 / 2

隐去姓名,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

Every name has a story (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)

4、惊心动魄30小时——逃离养老院

2013年12月1日中午11时多,接到妹妹的电话,说公公从养老院里出走,失踪了。

这个消息让我们大吃一惊,怎么可能?前天先生刚刚去看望过他,说他精神很好,情绪稳定。而且养老院的传达室对没有出门牌的住院老人是不允许外出的,仔细打听才知道,公公竟然对传达室的人谎称,自己不是住院老人,而是来看望病人的外来人员——这像是一个“老年痴呆症”患者的言行吗?逻辑思维太清晰了,谎言也编造得太巧妙了!他刚住进来,传达室的管理人员还不熟悉他,就这样被他蒙骗过去,不需要爬窗、翻墙,轻松走出了养老院。

这个养老院位于杭城东北面,已处中心城区边缘,周边都是新建的楼房,马路宽阔,人烟稀少,他从未到过这里,能走到那里去?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非常着急,开始到周边地区寻找。先生前天去看望公公时,不小心摔了一跤,膝盖皮肤破损、出血、肿胀,活动受限,只能让妹夫先去养老院,帮着寻找,我们在家等候消息。一直到傍晚,天色眼见就黑下来,内心不免焦躁,天一黑,气温下降,路上行人更加稀少,他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,午饭晚饭都未曾吃过,会如何?怕发生意外,一商量,立即报警,要求派出所介入寻找。养老院是一个香港老板开设的,老板也知道了此事,派了一个驾驶员,一辆车,继续找,夜深了妹夫才回家去,骨折的妹妹躺在床上,只能吃点心充饥了。

在等待可能是好消息,也可能是坏消息的忐忑不安中辗转反侧,一夜折腾,一夜无眠。

天色有点微亮就起床了,揣测着这一夜,又冷又饿,这九十几岁的老人,在那儿吃的饭?在那儿过的夜?可能根本就没吃过东西,在哪个街头角落瑟瑟发抖,或许被那个好心人收留?或许乘车到了外地?……

上午派出所来电话,由于要调看所处地区的所有监控录像,才能确切知道公公走出养老院时,往那个方向去?走那条路?最后去了哪儿?而调看监控录像,必须失踪老人的直系亲属签字才行。妹妹已经骨折,不方便搬动,而先生又伤了膝盖,只得派车来接先生前往派出所。

我在家焦急的等待他们的消息,直至中午,先生才回转家。听先生说,去了派出所,做了各种笔录,留下各种证件,还留了他的DNA标本,这句话让我一惊,这就是说,他们做了最坏的打算,如果找到的不是活人,而是死人,就要做DNA比对。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!

下午是不间断的与派出所、养老院的负责人通电话,从电子邮箱传送公公的照片,马上与养老院负责人建立“微信”联系,通过“微信”传送前几天在养老院时,给他和同室老人拍摄的最新照片……

直到下午五时多,电话铃声又一次响起,接起来是妹妹的电话,告诉我们,公公自己一个人已经回到了三里亭自己的家,神清气爽,毫发无损!我是真正的服了他,一个九十几岁的老人,身上没有现金,没有老年乘车卡,没有任何证件,不知他是如何从那么远的城郊养老院回到家的?

突然脑海中闪现出了一部老电影——

《飞越疯人院》(One Flew Over the Cuckoo's Nest)是1975年美国导演米洛斯·福曼所拍摄,根据1962年肯·克西同名小说改编的。该片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,被称为“影视表演的必修课”;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,最佳男、女主角,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。

影片故事发生在1963年间,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精神病院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,主角不是精神病人,被无端送进了精神病院。而最后逃出精神病院的,是一个对逃跑最没信心的病人,他双手抱起沉重的饮水池,砸坏了医院的铁窗,跳出窗户。影片中很多情节,因为年代久远,已经记不清了,但最后那个场景——病人迎着朝阳,向着远处跑的镜头,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。

人,任何时候都向往着自由,那怕是一个患了“老年痴呆症”的老人!

先生急着去往父亲处,一是了解他走出后的情况,二是看他如今的状况。先生回家后,告诉我,公公身体很好,没有出状况。问他这30几个小时如何度过?他回答,我在养老院晒太阳。问他昨晚睡在何处?他回答,在自己家啊。问他这一天是否吃过东西?吃过了。问他如何回到家中?他回答,我是步行走回家的。一切仍是未知数,再问也是如此。这30几个小时,我们认为是惊心动魄,波澜起伏,公公却处变不惊,坦然处之——真正应了那句话:“无知者无畏!”。再问他,这个养老院好不好?是否愿意再回养老院?他回答,这个养老院很好,愿意再回去,于是先生和一起去的妹夫当晚就用车把他送回了养老院,真怕他这一晚,又出什么状况。

(未完待续)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