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的故事之十二

/ 0评 / 1

成长记忆

不同年代的人,有不同的成长记忆。

时间可以磨灭一切,无法挽留,而回忆可以拯救已经消失的往昔,只要你记得它,只要你愿意回想它,只要你珍惜它。

看老电影的老概念和老名词

那时有许多如今年轻人不知晓的看影片的老概念和老名词。

所谓的“跑片”,就是一部电影如果在两三家影院同时放映,片商会把第一家之后的放映时间往后延,等第一家放完第一卷之后,马上把影片往第二家送;跑片的工作就是骑着脚踏车运送影片的人;

影院分等级,票价也分等级。一般前二十排、中间位置是甲级票,票价1角5,后排、边上、楼座——踩着咯吱咯吱的木地板,走上去的二楼位置是乙级票,1角。等到有些电影院安装了空调,开放冷气时,票价要加收冷气费一场2毛。50-60年代,学徒工每月工资是八块,普通工人及医院护士的平均工资是三十块五角,因为“文革”的影响,我们从60年代大学毕业一直拿着实习工资,四十三块五角钱;

电影票是紧俏货,好电影、新上演的电影要托熟人,才能第一时间买到。所以,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与那时所有紧俏物资的销售人员一样,是所谓的“有油水的工种”。堪比卖猪肉的,卖食品的……

由于电影票紧张,所以电影院门口始终会有一帮人以正常价格的影票,翻一倍甚至多倍卖给购票者。他们就是今天所说的“黄牛”,涨价程度以电影是否红火,影票的紧张程度而定;

还有就是调票,电影院门口就是调票的市场,有人手持影票吆喝某场次、某影片的票子有吗?然后将自己手中的电影票按需交换;

一些热门的新影片,观众太多,座位不够,在每排座位靠近走廊处会用一块翻板作为加座,这种没靠背的加座票价比正票便宜很多;

那时放映一部正片前,总要加演20分钟的新闻纪录片或科教片,也会加演一部如今所说的“动画片”。所以看电影的成人会迟到一会,不看那些加片。

老电影《小花》

杭州电影的发展,就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缩影。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期,像《小花》等电影的推出,培养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代导演。9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期,国内市场片源不断,国外也有很多好的大片引进,杭州电影市场非常火爆。9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,新开业的影院开始流行分割一个个小厅,分别放映不同的电影。

当年的老影片,有些可能还留存在档案馆里,当年的老电影院在杭州城市的改建中,大都消失殆尽,无处寻觅了。而在那个人人热爱电影——电影的黄金时代,走进无论那个老旧电影院,就是走进了天堂的一角。

(未完待续)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