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庐游之四

/ 0评 / 1

三、清莲环溪——双溪汇流,古桥遗世,“香远益清”可待

清晨起床去自助餐厅用过早餐,出发游览。

当地朋友首先把我们带到了“环溪村”,村子地处桐庐县江南镇的最东面,清澈的“天子源”和“青源”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,因三面环水一面靠山,由此得村名。“环溪村”系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之一,据说“环溪村”系北宋大哲学家、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族居地,周敦颐所著的《爱莲说》乃传世名作,读书人不知晓的恐怕绝无仅有。为弘扬“清莲文化”,村口矗立着一上书“清莲环溪”大字的高墙。沿着一侧潺潺溪流的村路,走进村庄内,路面均以鹅卵石、青石板及水泥铺设,非常干净,两旁的农居有整修过的旧式白墙青瓦一层民房,也有新建的两三层砖瓦房,屋外的墙根或窗外摆放着一盆盆色彩鲜艳的鲜花,偶尔有翠绿的藤蔓从墙上垂下,滴着雨水,时而见木桥或石桥架于溪流上,或茂林修竹或古树葱茏。庭院里、池塘边点缀着树丛、花草,让人感觉这里经过人为的精心规划、修整。当然不只是让游人参观,村民仍生活其中,经营着茶馆、小餐馆和民宿,在溪水中洗涤,在路边晾晒,或坐在房屋院墙外发呆。路过“爱莲堂”,那些门楣、屋角、亭柱上精致的木雕、彩绘、图案,透着些许古朴及文化气息。

当地朋友直接把我们领到了该村的标志“安澜拱桥”,这是一座古桥,带着时光印记,其间长着青苔的长条石板、一级级透着光亮和人迹的石阶、拱形的桥体及垂挂其上葱茏的藤蔓,还有桥边300多年一双枝繁叶茂的古樟树,遗世而立,仿佛正做着久远而安详的梦,这些,无不告诉人们这就是“环溪村”的历史,这就是数代“环溪村”人的生活!

安澜拱桥

不像曾经看见过的一些古桥,被木栅栏围着,只供游人鉴赏,不许游人踏上半步,这座古桥仍然履行着过河行走的功能,我们似古人一样,抬起脚,踏上石桥,走上桥顶,连日大雨让溪水丰裕,桥下的溪流湍急的向前奔流着,发出溪水与溪中鹅卵石撞击的轰鸣声,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,下得台阶,眼前就是清澈的溪水,蓦地便觉得童心弥漫了,止不住想脱鞋,止不住想把脚放进溪水中洗濯,想,只能是想一想,毕竟是暮年了,而且雨点大而密集,把伞放在一旁,站上溪边的石头,俯身用手拨弄着活泼而清粼粼的溪水,已经很惬意了。想要留影却总是避不开溪边那座大煞风景的现代化两层楼建筑,这种建筑为什么要建在古桥边?为什么不是白墙青瓦带着古意的民居?我能去责问谁呢?

桥对岸,溪边有一座庙宇,不知供奉的是那位神仙?我看不像是古迹;溪流的另一边,有数块种植着莲花的池塘,今年雨水多,气温升不上去,热得迟,塘里的荷叶稀稀疏疏,有的只冒出尖尖荷叶,那些展开的荷叶上,仰着脸接住落下的雨水,圆珠闪烁,晶莹如玉。

莲是我挚爱的意象,用不了多久,炎热的气温、阳光照射下,这一湾碧水,就会叶亭亭如盖,一层层地远去;其间,或白或粉的莲花,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。到时再来赏荷,心中泛起周敦颐所作的《爱莲说》,吟诵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静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又该是另一番心境吧。

(未完待续)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