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人遇见的林徽因

/ 1评 / 1

按语

伊北原名陈亮,1983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。200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所攻读现代文学硕士学位。2010年,推出个人的第一本书随笔集《爱恨都已倾城:私房阅读民国女子》广受好评,本书以独特的男性视角,融合现代女性解放史,用异样鲜活的笔触,书写了一段民国女性奋斗的传奇。

已出版作品:小说《被结婚》、《北京浮生记》,其长篇小说,多以都市题材为主,平朴真实又犀利幽默,始终关怀都市男女的精神状况;短篇小说则蹊跷诡异,始终有一种南方湿润的氤氲味道;随笔集除了《爱恨都已倾城》还有《可以暴烈可以温柔》,伊北的随笔作品,多以历史题材为主,回肠荡气又不吝表达主观爱恨,有明确的价值导向,同时注重书写传奇。

《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》是2012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伊北的一书,该书通过对林徽因人际关系网的梳理、分析,再现林微因成长过程中的爱恨挣扎,并着重阐明林徽因性格中“不坠落”的精神特质。

伊北

林徽因,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,究竟是个怎样的人?有这么一些人,在他们的生命中遇见了林徽因:她的祖父、父亲、母亲对她施以了怎样的影响,让她出落成何种模样,包扩外貌、性格、气质、修养……她的公公梁启超对她的欣赏和栽培为哪般、婆婆极力否定她与梁思成的婚约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;与她相依相伴的爱人梁思成,她的文学导师、狂热的恋慕者徐志摩,以及一生逐她而居的护花使者金岳霖,他们到底迷恋她哪一点;女性朋友凌叔华、费慰梅,“情敌”张幼仪、陆小曼,男性朋友沈从文、胡适、萧乾,暗讽她的冰心,学生林洙都是如何评价她的。林徽因与这些人的生命旅程互相交叉,到底是他们走进了她的生命,还是她路过了他们的人生?到底是他们丰富了她的人生,还是她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?

父亲林长民:做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

林徽因在待人接物方面,可以说全然承继了父亲林长民的风格做派。她也有掩不住的明星气质。她的这种明星气质,让女人嫉妒,让男人羡慕,在民国女作家中,她稳坐四大才女、美女宝座。她的这种明星气,还不光是生得美,关键她有一种旋风式的气场。在伦敦,她以惊人的聪慧和美貌吸引了徐志摩。在加拿大结婚,她又凭借美貌和一套带头饰的东方式的结婚礼服,征服了加拿大的新闻界。

女作家陈衡哲的妹妹曾写道:“有一年春夏之交,我因病休学在香山脚下亲戚家的别墅休养,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游览,半山上一顶山轿下来,我看见轿子里坐着一位年轻女士,她容貌之美,是生平没有见过的,想再看一眼,轿子很快下去了。我心中出现‘惊艳’两字。身旁的人告诉我,她是林徽因。用什么现成话赞美她?‘闭月羞花’,‘沉鱼落雁’等都套不上。她不但天生丽质,而且从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。我今生今世,认定了她是我所见到的第一美人。没有一个人使我一瞬难忘,一生倾倒。”女人尚且“一生倾倒”,男人们当然更无抵抗力。林徽因遗传了林长民清癯的面容,父女俩在伦敦的合照,清新飘逸,至今看都不过时。

林长民有种文艺气质,他擅诗文,更工书法,中南海新华门匾额即是他的手迹。耳濡目染间,林徽因也变得文艺起来。父女俩身上,都有种别样的诗意,活泼的,惆怅的,明朗的,交织在一起,化作人间的四月天。他们一同坐邮轮,火车,走过巴黎、日内瓦、罗马、法兰克福、柏林,两个背影,充满豪情。他不是不苟言笑的政客,而是挥斥方遒的文人墨客。林长民的文艺气质,启发了林徽因的天性,她从来都是一个渴望浪漫、渴望激情的人。

林长民对林徽因也有过无意的伤害。这伤害,也是因为他忠于自我。林长民结过3次婚。在杭州读书时,娶叶氏为妻;叶氏去世后,林长民娶何雪媛。何雪媛生了好几个孩子,但只有林徽因活了下来;1912年,林长民又从福建娶了第3个妻子程桂林。程桂林生了好几个子女,赢得了全家的疼爱。林徽因幼年的苦恼,应该得不到父亲足够的爱。母亲的不得志,让林徽因又叹又怨,她跟着母亲住在后院的小房子里,静静的,期盼着脚步声的到来。林长民的缺席,使得幼年的林徽因常常感到寂寞,时不时地,她总有些美丽的幻想,比如起水痘,林徽因把它叫做“水珠”。满身的水珠,她想起来,就觉得浪漫。不过,林徽因还是凭借自己的聪明伶俐赢得林长民的喜爱。他们之间,是父女,更是朋友。林长民曾感叹,“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,不是容易享的福,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,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。”

公公梁启超:是谁导演这场戏

几乎从林梁相遇的那一刹,梁启超的心里,似乎就已然朦朦胧胧摆好了一个局,一边是起点,一边是终点,中间过程,则需要他一点一点实现。

身为前辈,梁启超呕心沥血,亲手将梁思成打造成了一个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分子,为国贡献栋梁;身为父亲,梁启超舐犊情深,亲自为梁思成挑选了一位无可挑剔的太太林徽因,成就一段佳话。眼光,最重要的还是眼光。

我们惊叹于梁启超的耐心和谋略。他养了好儿子,然后,找了一个好儿媳,功德圆满。

在林徽因和梁思成人生的许多重要关口,梁启超都及时出现,打点一切。

他的身影,俨然成了林徽因和梁思成,从相识到结婚过程中,最关键性的注脚。

那感觉就像,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人海中停滞的小船,梁启超是推动他们前进的帆。

梁启超人情练达,智慧包容,他往往能够看到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屡试不爽。他自有一套法则,知道什么样的人生,才是“合理”的,不痛苦的,有益的。他乐于为孩子们安排人生旅途,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,少受些苦。

这是种艺术,教育的艺术,充满着爱与柔情。虽然有时候看起来,更像是在摆一个棋局——那也是善意的局。而梁启超则是那个下棋的人。

他是导演,全程导演这出戏,分分钟都切中肯綮。

林、梁的相遇,他一手包办。

1918年,梁思成第一次见到林徽因。彼时,他们一个是金童,一个是玉女。这样的相遇,绝非偶然,它有点像预热,彩排,仪式性的,不是相亲,却胜似相亲。

十年。这门婚事,从最初提起,到最终达成,整整走过了十年,才修成正果,在这十年里,梁启超安排他们见面,接来徽因就学,挡走徐志摩,安葬林长民,还支付林徽因留学费用,供给林徽因的亲娘、弟妹,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和财力。所以可以说,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,可以说是由梁启超一手打造的,他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玉汝于成,该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。她终于做了梁家的媳妇。

对于这桩婚事,梁启超是种下一粒籽,发了一颗芽,然后,细心呵护,最终,结了一个瓜。梁启超喜不自禁——儿子长大成人,品学兼优,现在婚姻又将美满,娶一房众人羡慕的媳妇,夫复何求。

婆婆李蕙仙:闺秀的判断力

林徽因的婆婆李蕙仙,是标准的大家闺秀。梁启超对这位贤妻,唯有尊重,尊重,再尊重。所以,当李蕙仙反对林徽因嫁入梁家的时候,梁启超也只能敲敲边鼓,小声反对,柔声劝慰。

梁启超想招林徽因做儿媳,李蕙仙想必早就知道端倪,当年林徽因年纪小,又不经常出入梁家,李蕙仙可能没放在心上。但当林徽因和林长民从英国回来,林梁的婚事提上日程,李蕙仙便不能不开始对林徽因有所考察了。1923年5月7日,梁思成骑摩托车出车祸,住进了医院,绷带一直缠到腰间。林徽因不避嫌疑,天天来探望梁思成,逗他开心,安慰他,还帮他擦汗,翻身。梁启超看在眼里,甚感欣慰。他把梁思成的病情随时以口述的形式,请林徽因记下来,寄给梁思顺。在一封信中,梁启超说:“徽因我也很爱她,我常和你妈妈说,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……老夫眼力不错吧。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。”然而,李蕙仙对于梁启超的“眼力”和“成功”并不领情。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。身为母亲,为儿子挑媳妇,自然少不了以自己为标杆。林徽因的种种举动,在李蕙仙看来,很不“大家闺秀”。她认为梁思成娶这么个女孩,不会幸福。而且,李蕙仙也知道,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,1922年,她曾从天津去菲律宾马尼拉做过癌切除手术(当时李蕙仙的女婿在马尼拉做总领事),虽说已经康复,但保不齐会不会复发,一旦她哪天仙去,监督控制不了媳妇,吃苦的还是自己儿子。她不能不多方考虑。

1924年7月,林徽因、梁思成抵达康奈尔大学。梁思成常常收到李蕙仙的信使——他的大姐梁思顺的来信。信中反复传达一个中心思想:母亲李蕙仙反感林徽因,坚决反对他们结婚。李蕙仙的一票否决,令所有人苦恼万分。然而,李蕙仙等不及了。1924年9月13日,一代贤妻李蕙仙女士,在和梁启超先生共同生活了33年之后,因病去世,享年55岁。

李蕙仙一生最擅长“力挽狂澜”,生活中的一切,她总能够运筹帷幄,安排得井井有条,唯独在选媳妇这件事上,她没能有机会扭转局面。李蕙仙的去世,客观上说,为林徽因嫁入梁家开了绿灯。没有了她的强烈反对,大姐梁思顺很快便被众人说服,到了1925年4月,她对林徽因的态度也有了改观,甚至“感情完全恢复”。1928年3月21日,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,作为大姐,梁思顺少不了操持,其乐融融。思顺终于还是“违背”了母亲李蕙仙的意愿,亲眼见证了林徽因嫁入梁家。

丈夫梁思成:幸福的成全

梁思成和林徽因,真是一对天作的伴侣。他们看上去太般配了。家世上,梁思成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,林徽因的父亲是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林长民,两人是同僚,也是好友,两人鼓吹起五四运动,倡组讲学社,邀请泰戈尔来华……梁思成是长子,林徽因是长女,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,一个来自福建,一个来自广东,都是南方系统;年纪上,梁思成比林徽因大3岁,差距刚刚好,比那位长林徽因7岁的志摩先生,更算是“一代人”,他们相遇的时候,一个11,一个14,两小无猜,青梅竹马,俨然金童玉女,一对璧人,两家大人有意撮合,日后成婚,水到渠成;长相上,他们都是南方面孔,脸部轮廓都很紧实,林徽因自必不多说,出了名的美女,一度美到“男人见了都会晕倒”,梁思成则是高鼻浓眉,一张大嘴,年轻时候,顺大背头,颇有几分英气。他们的个子都不算高,属于娇小玲珑型,但站到一起,到底算是登对;知识背景上,他们受过私塾的训练,上过教会中学,然后,去美利坚的大学留学,他们都是搞建筑的,梁思成是标准学建筑出身,林徽因的专业是舞台美术,对建筑也是报以终身热情。他们的婚姻,是世俗人眼里标准的、门当户对的、非常让人羡慕的典范。还有什么可说的呢,金童玉女,青梅竹马,一同求学,一同就业,跻身名流,同甘共苦,儿女双全。他们的婚姻,像一个精美的瓷瓶,外表看起来无懈可击。林徽因像跃出水面的鱼,梁思成则是一潭湖水。她让他的生活变得有趣了,精彩了,跌宕起伏了。

结婚之前,梁思成问林徽因:“有一句话,我只问这一次,以后都不会再问,为什么是我?”林徽因说:“答案很长,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,准备好听我了吗?”果真,她交出了精彩又完美的答卷。

摘自《你若盛开 清风自来》伊北 著 中国华侨出版社 2012年8月

《“那些人遇见的林徽因”》 有 1 条评论

  1. 姚可然说道:

    林徽因一生被林長民、梁启超、梁思成、徐志摩、金岳霖、沈从文、胡适、蕭乾等一干人包裹着是幸运的,一生被这一干人等深爱着是幸福的。

姚可然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