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家”之六

/ 0评 / 3

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……

四、古城民俗衣食

2、块煤、岩盐和泡菜坛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因为群山之中盛产块状煤,块煤是最便宜的生活用品。那里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用块状煤烧水、煮饭、烹饪和取暖,所以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除了厨房烹饪的炉灶外,设置在居室内的火塘、火盆、地火炉,那里是家人和客人聚集“摆龙门阵”的场所。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是远离海岸线的内陆地,不产海盐,旧时那里的人们食用块状的岩盐——一种来自四川的、从岩井中打上来的块盐,小山城以此成为川盐入境后的重要集散地。盐是当时的贵重物品,买来块状岩盐后,要用石头做的捣臼把块盐捣碎才能烹饪食用。贫穷家庭把块盐用绳子拴住,挂在烧饭菜的炉灶上方,烧菜时只是把这个小块盐放入锅中,轻轻蘸一下,意思到了就算放过盐了。我也是到了杭州才知道买来的盐就像米粉一样,直接就可以烧菜了,不需要捣碎。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人们习惯于每天只吃两餐,中餐大约在上午十时左右,晚餐迟至七八点钟。我们家中的小孩从来不与大人同桌吃饭,父母把饭菜另外盛给小孩,饭菜放在方凳上,孩子们坐小板凳,就着定量的菜肴自己吃;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人们只食用猪油烹饪,不习惯食用植物油,植物油只是用来油炸食品用。我到杭州工作后,物质紧俏时,植物食油要使用定量“油票”,还为远在贵州的父母不时托关系购买成品猪油,一桶一桶的寄往老家;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人们喜欢吃辣,辣椒是每家人的厨房必备之物,辣椒粉、油辣椒、干辣椒或新鲜辣椒几乎每一样菜中都会放一点,各家只是吃辣的程度不同;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人们还喜欢吃自制的泡菜,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陶制的泡菜坛,每家的泡菜坛风味各异,彰显着这家主妇的手艺。母亲是持家高手,我们家的泡菜坛放在写字台下的空位,小时候泡菜坛的高度比我稍微低一点,我永远觉得它的外形高大且内容丰富。那个泡菜坛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红辣椒,花椒,生姜和时令季节蔬菜放置在里面,从不会空置,它使我们家即使最困苦时,也不至于没有菜下饭。在那些饥饿的时日里,我会偷偷爬进写字台下的空位,偷窥着那个让人充满美味幻想的泡菜坛,往往只是看看,实在抵挡不住诱惑壮大胆子时,会打开那个陶制的盖碗,闻一闻里面的泡菜香味,甚至用我的小手伸进坛内,蘸着那又咸又辣的水尝一尝,但母亲的严厉让我不敢偷吃里面的泡菜,因为母亲几乎有特异功能,只要有人打开过那个泡菜坛,她都会立刻知道,小时候我百思不得其解,因为只在家中没有大人时,我才会打开那个泡菜坛,母亲怎么会知道呢?其实,长大后就明白了,只要打开过那有着浓重气味的泡菜坛,房间里就会充斥了那种特殊的气味,当然不难猜中了。

泡菜坛

(未完待续)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