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家”之五

/ 1评 / 2

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……

四、古城民俗衣食

1、衣饰

“我们那个地方”,在我离开之前,城里的人们大多还穿着大襟布衫,或长或短,下穿裤子。在外做生意的男人也有穿西装的,居家女人也还有穿旗袍的。解放以后,单一色调的中山装、列宁装、学生装等新式服装开始逐渐流行。母亲利用自己的裁剪缝纫手艺,让她周围的女伴提前穿上这些新式服装,引领当地服装新潮流。这里的男人无论夏季冬季,大多习惯戴各种帽子,成年出嫁后的女人,则习惯在额部包一块手帕。父亲第一次到杭州看望我时,天气并不冷,他仍然习惯的每天戴着一顶遮阳帽出入,即使在家中也不脱下帽子,我忍不住对他调侃道:“您每天戴帽子,别人还以为我爸爸是个‘癞痢’,不敢露出头部呢!”。父亲大笑不止,从此再也不戴帽子了。

这里的孩子从小不是“抱大的”,是“背大的”,从婴儿时起,就被大人们背在背上,用特制的宽背带从前胸交叉,背部穿过小孩臀部和肩部背着,或被竹背篓背着。有时大人们忙于生计,则有家中的大小孩背着小小孩。

无论大人小孩多数人脚上穿自己纳鞋底做鞋帮的布鞋,家庭贫困的人们穿的是草鞋。母亲心灵手巧,家中曾经有过一架编织草鞋的木架,母亲用麻绳在上面编织比草鞋精致也更耐穿的麻绳鞋。每到年节,家境好时,精于裁剪和缝纫的母亲,会让我们家的小孩穿上花样新颖的新衣裤,令周围邻居家小孩羡慕不已。即使家中最困难的时候,母亲都会想方设法,给我们小孩添置新衣裤,有时甚至是各色花布拼接起来的衣裤,母亲还会在上面绣上花样,让这套衣裤与众不同。母亲最擅长的缝纫手艺是,在大襟女装上滚上花边和缝上用滚条自己盘成的各色花样纽扣,为了她的这一爱好,我从小就被要求手工缝制布滚条,将裁剪成长条状的各色花布,用针线缝成一圆柱状布条,要求针脚细密、规整,不能长一针,短一针,圆柱滚条要扎实,不能松松垮垮,不成形。我最畏惧这个手工活,还好母亲立马就发现,我不但不擅长女红,而且是天生就的“多汗手”,常年手掌都会出汗,拿上针线,不一会整条缝线就被汗液浸湿了,缝线常打结,缝出来的滚条根本不能用,自然就取消了我的手工缝纫资格,我真是谢天谢地,从此摆脱了这个劳作。我刚到杭四中上学时,因为穿着母亲做的一件滚着花边、盘着花纽扣的大襟红花短布衫,让大家以为插班的是一个“少数民族”同学,致使如今的中学老同学还记忆尤深,津津乐道。

(未完待续)

《““老家”之五”》 有 1 条评论

  1. lian连说道:

    我也是从小看到女红就打怵。

lian连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