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吴侬软语”之四

/ 1评 / 3

隐去姓名,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

Every name has a story (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)

4

知道这一切后,我看她的眼光就全然不同了,她确是一个温柔贤良的妻子,一个称职慈爱的母亲,一个美丽高雅的妇人,她更是一个受尽折磨,却内心坚强,自尊自爱的中国女人。

我无法设想她在战乱中是如何带着伤残逃难的,她活下来了,她等到了抗战胜利,但以后她又如何嫁人生女?出于礼貌我没有再追问我的同学。每一次到同学家,我都要亲热的站在这位母亲身边,让她抚摸我的长发辫,听她说那些“吴侬软语”,她语速快时,我并没有听懂她说什么,但那语音亲切柔和,像歌唱声摩挲着我的脸庞。

一年后,我们一起复习的三个女同学,再次参加高考,让人遗憾的是,仅仅只有我一个人被录取到“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”,另外两个女同学落榜后,没有再踏进大学的大门,陆续参加工作,做了小学老师,我们在以后的许多年都继续联系着,维护着我们的友谊,一直到我们都结婚成家,她的丈夫也是“杭四中”的同学,大学留学“前苏联”,毕业后分配到当年最热门的单位——杭州铁路系统。

生活中的日常琐事——职场、家庭和杂务,最折磨人及消耗时间,无须战争、瘟疫,庸常的日子终于隔开了那些青春年少的朋友,我对她们最亲切的记忆都只留在我的青春里,包括那位同学的母亲和她的“吴侬软语”。

九十年代,我们还有些许联系,以后就失联了,至今我已不知道她住在那儿?特别是她母亲是否还健在?但只要一看到那些抗战电影、电视连续剧,日本侵略兵烧杀平民,凌辱妇女的镜头,我就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同学的母亲及她所受的苦难。那不是书中描写的,也不是电影、电视中表演的,而是曾经活生生在你身边活着的人所受的苦。

即使在记录抗日战争的媒体中,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资料中记载的冰冷的死亡数字,只是图片中记录下的日军屠刀下一具具同胞的尸体,我们没有看到的是,在这些图片和资料背后,那些个体的平民在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中,感受到的恐惧与战栗、无助与茫然——就如我同学母亲所遭受的一切。

那些曾见证过那段民族苦难史的白发苍苍的老人,大多逝去,随着时间的冲淡,历史似乎成了一种抽象、虚无和跟自己无关的东西,如何铭记历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。当我们已习惯了开足马力,一路向前狂奔的时候,还是应该有人驻足凝思,在泛黄的纸页间,探寻一个时代远去的背影。

生命的各个阶段,总有一些人和一些事要忘却和消失——朋友、生命……但唯有一些史实不能忘却、消失,那就是,你的祖国几乎被亡国的屈辱历史,你不能装聋作哑,任它尘封。要知道,国破家亡,家破人亡,覆巢之下岂有完卵?个人从来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,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始终与国家、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、荣辱与共、唇齿相依。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时代中的个体,当我们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熟视无睹、司空见惯、不以为然时,我们可曾想过,我们的今天,是多少人梦寐以求,却从未来得及实现的明天。

(全文完)

《““吴侬软语”之四”》 有 1 条评论

  1. 金烈胜说道:

    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岁月,更知和平年代的弥足珍贵!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