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碎语

/ 0评 / 1

4.黄公望隐居地

除了传统节日“中秋节”,秋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定假日,就是十月一日的“国庆节”,对于上班族来说,可以连续休息七天,是一个难得的长假,每到这时,高速路堵车,全国的旅游风景区人满为患,我们本打算在家老老实实呆着,不去赶热闹了,但亲朋的热情邀请,我们还是就近游了一下。

朋友发送了一个定位——富阳区“亚林白竹山庄”,不明就里乘着他们的小车就出发了,出乎意外,路上并不堵车,顺畅的到达景区,才知道我们预定的“亚林白竹山庄”在“黄公望隐居地”景区内。公路两旁不断闪过一个个接待游客的场所——红灯笼饭店、花果山山庄……

杭州富阳区位于杭州市的西南角,地处丘陵,是一个“八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半山区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全长68公里,有52公里流经富阳,滋润得富阳山清水秀、景色迤逦。600多年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就在富春江畔结庐隐居,创作了绝世名画《富春山居图》。为了纪念黄公望,富阳区开发建造这个“黄公望隐居地景区”。

入口处需要购票,每人60元,但如果预定了景区内餐馆、民宿,就不需要购票。小车驶入竹茂林深的青石板路,竹林深处就是目的地——长条形的一层民居“亚林白竹山庄”,停放好车子,一行人开始步行游览。

景区坐落于富阳“庙山坞”,连绵2.6 公里,面积333 公顷,森林覆盖率96.5%的一个森林公园,这是一代画圣黄公望隐居并终老的地方,也是黄公望创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地点,但所有的建筑、景点都不可能是原来的面貌了,凭着后人以及景点开发者的想象,重新规划建造的。600多年的历史变迁、沧海桑田……可以理解。

景区内最主要的建筑是“黄公望纪念馆”,馆内面积1000多平米,介绍黄公望生平、艺术历程并陈列了“富春山居图”仿作,以及黄公望其他部分作品。纪念馆前方是清澈的“白鹤潭”,水边长着一片片芦花,各式林木,景色宜人;再就是矗立在青石板路上的“元高士黄公望结庐牌坊”;至于“庙山船埠”,据说,为黄公望到此隐居下船处,然后弃船步行到山上结庐隐居,故水域内象征性的摆放着一只小船;后方翠绿丛中,造了一座汉白玉观音莲花坐像。

青石板路两旁密密匝匝数丈高的翠竹,竹林地上还有冒出来的竹笋,因为是枯水期,今年雨水少,路边的溪流,只剩下河卵石和小股水流,沿途路边有供游人休憩的亭台,供人瞻仰的黄公望塑像……

黄公望塑像

行走在600多年前黄公望终老隐居的地方,止不住遐想……

黄公望以79岁高龄——正巧是我今年的年岁,才开始以水墨“披麻皴”,描绘隐居地、富春江附近的初秋景色——也就是我们现在游览景区的季节,这些巧合,让人感叹!黄公望直到86岁才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——“富春山居图”。

成画后的600多年中,此画的历程堪称坎坷,尤其在清顺治七年(公元1650年)时,画在宜兴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在病危時竟欲将画投火为殉!幸被其侄吴静庵设计从火中换出,可惜前段已有数尺被焚毁,就此,此画分成两段,各称为“剩山图”(长51.4厘米)和“无用师卷”(长636.9厘米)。之后的600多年间,因为此画有名,还生出了不少“传奇故事”。最终,前者在沙孟海先生的努力下收藏于浙江博物馆;后者1948年随故宫文物一起去了台湾,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,自此“富春山居图”分处海峡两岸几十年。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之下,2011年6月1日,“富春山居图”终于成功地“山水合璧”在台北展出,成就了一段佳话。

正是在黄公望手上,山水画成了文人画的代表,并引领了文人画,结果,又引领了整个画坛。“披麻皴”是山水画皴法之一,以柔韧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,“披麻皴”既是山水画上的肌理,也是一种文化痕迹——画家曾在那里上演自己真实的人生,演绎动人的情感。600年后的我们,只能透过帛绢上似麻的线条,试图去探求这位不同寻常的画家的生命情感!

(未完待续)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