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青花瓷,款款地从远古走来

/ 1评 / 3

到了元代,公元1278年,朝廷专门设置“掌烧制瓷器”的管理机构——“浮梁瓷局”,管皇室烧瓷。最大成就是青花瓷,青花着色力强,呈色稳定,纹饰永不褪脱,且风格典雅素净,色泽明快的青花与景德镇晶莹通透的白瓷胎相得益彰,颇具水墨画特色。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,开始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的陶瓷市场。

直至明朝官窑诞生,洪武二年,即1369年,朱元璋在珠山设立了专门御窑作坊,即“官窑”,挑选最好的工匠,提供充足的资金,垄断最好的原料,以“不计工本,刻意求精”为宗旨,为皇家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精美瓷器。作坊内部,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工,与此同时,官窑对民窑进行原料和烧制技术的限制与封锁。以致官窑和民窑的差距,泾渭分明。万历年代官窑根本无法完成朝廷数十万件的烧造巨额,不得不将烧造任务大批摊派给民窑。至此“官搭民烧”的制度极为盛行,民窑也通过这种方法成功逆袭!以至于,“有明一代,至精至美之瓷,莫不出于景德镇”。

清代皇家喜爱瓷器到了痴迷的程度,特别是乾隆皇帝规定了瓷器的制作水平和工艺,以他的审美标准左右了瓷器的制作,甚至在宫廷里设置了瓷器作坊,还在他写作的《咏白玉金边素瓷胎》诗词中吟诵:“白玉金边素瓷胎,雕龙描凤巧安排,玲珑剔透万般好,静中见动青山来。”。清代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,他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《陶冶图》,书稿图文并茂,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,被后世誉为“集厂窑之大成”。

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,釉上五彩又发明了釉上蓝彩和墨彩……无论在产品造型、装饰技法,还是题材风格,都达到了“参古今之式,运以新意,备诸巧妙,于彩绘人物、山水、花鸟,尤各极其胜”的极度繁荣境界。清代龚轼有《陶歌》:“白釉青花一火成,花从釉里透分明。可参造化先天妙,无极由来太极生。”自此,景德镇当之无愧,成了中国瓷都。

从泥土到瓷器,从远古到现今,在时钟的滴答声中,生活用瓷满足我们日常需求,艺术陶瓷呈现出来的华贵、美丽让我们得到更深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。

真个是:人文器物,用灵魂还原生活的质朴和美好;大浪淘沙,带走了星移斗转的历史变迁;沉泥积淀,孕育了辉煌千古的陶瓷文明。

(未完待续)

《“三、青花瓷,款款地从远古走来”》 有 1 条评论

  1. lian连说道:

    前两天在宁波慈城的冯氏旧宅还看了景德镇的青花瓷展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